立即下载
民族落后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把握好六大问题
2010-07-13 10:04:15 字号: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贵在实践运用,重在解决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民族落后地区倚重民族政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能否适应发展形势,能否化危机为转机,实现科学发展,既是对民族地区一系列比较优势和政策机遇的充分利用,也是对工作方式方法的检验,更是对民族地区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领导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我们民族地区践行科学发展观几个问题的能力把握上。

  一是在发展理念上把握好求快更要求好的问题。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为后发展地方,后发赶超的愿望十分迫切。当前来看,“求快”是主流的声音,但为了“快”,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引进一些“三高”企业,甚至一些地方搞起了“红灯区”,暂时的发展为长远发展埋下了祸根,这种发展付出的代价比“不发展”、“慢发展”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但无论从现行领导考核体系,还是从群众评价体系和要求来看,都在“逼”着地方“求快”式地发展,如何“求快”又“求好”,无论是观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基层都难以把握得十分好。发展要做到快中求好,关键是要把握发展中的“度”。这个度就是“快”与“好”的最佳结合点。“快”是速度,“好”是质量,质量不好,速度就失去了可持续性。因为在发展前提下,并不是所有的发展元素都可以“快”、可以超前发展,有一些如生态环保、教育、民主政治等更多的需要考虑“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规范中循序渐进。在发展的主流大旗下,如何做到以科学、负责的态度,认真决择发展中“快”与“好”的结合点,快中求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应该是我们民族地区要深入调研和思考的课题。新晃位处湖南省最西部,经济落后,至今乃是省级少数民族贫困县,但近些年来,新晃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思路,引进了一系列如秦箭炉料、鲁湘钡业等外来企业落户新晃,重点培育了秦箭炉料铬铁产业、鲁湘钡业化工产业,肉牛开发为主的农产品产业、机械铸造为主的传统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新的工业体系逐渐形成;同时,新拓展的8600亩的前锋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快,组建的三个招商团招商成效明显,县里抓工业促发展决心大,全县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同时,县里对一些如生态环保、产业调整、民企纠纷、征地拆迁等民生和谐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县乡两级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统一了思想,理顺了民意,凝聚了力量,全县上下一心,抓发展、投入发展的激情涌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二是在发展途径上把握好引外又要启内的问题。民族落后地区外向型经济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招商引资往往成为其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引擎,通过“引进来”,解决了一部分发展要素如资金、人才等的问题,但一些外来企业特别是山区小县的外来企业,其最大的局限就是最大化地追求短期效益和对资源的强烈依附性。它们花很小的成本进来,狠赚了一笔,一旦国家宏观政策趋紧,就撤资走人。湘西泸溪县发展工业却是“反弹琵琶”,他们前几年把精力放在“启内”上,重点依靠本地人才发展本土型企业,当本土型企业不断壮大,产生了积聚效应,外地老板纷纷到泸溪投资兴业,现在泸溪工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引外固然是必须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引外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启内,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为加快新晃发展,新晃组建三支招商团,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带队,专人、专车、专款坐阵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开展招商工作。目前,已先后有广东加多宝集团常务副总裁、深圳奥华投资公司董事长等30多位客商来我县考察,已有4位客商在前锋工业园圈地,外来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壮大。而从县内发展情况看,内资通过多年来的积累,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新晃2008年存贷差有近8、9个亿,说明民间的投资力、购买力都已经相当可观了。同时,新晃传统产业发展来势也十分看好,其基础、优势、机遇也十分明显,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来的改革攻坚和调整,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资源加工型工业体系。其中,以祖传秘方为代表的老蔡食品、嘉信食品等肉牛加工企业和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的舒美皮鞋厂在周边省市享有盛誉。可见,要做到引外又要启内,光有“无商不富,无外不快”的观念还不够,还要树立“启内也是招商,启内也能发展”的观念。“引外”与“启内”这两驾马车都要同等重视,并驾齐驱、加速奔跑。

  三是在政策优惠上把握好让利但不弃利的问题。民族落后地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发展要素相对欠缺,在招商引资上往往容易陷入“比政策优惠,比让利多少”的怪圈,有些地方甚至提出“土地全送、规费全免”的让利政策,这样容易造成两种后果。一是政策难以兑现失信于人。因为这种无原则的让利明显突破了国家政策的底线,甚至是违规的,在操作中难以到位,因为政策到不了位,损害了政府的信誉度,也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过度的让利于地方发展而言有害无益。比如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将一些尚有优势的企业低价出售,改制面提高了,包袱丢了,但财政收入并未随之增长。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低廉的土地去换取一些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企业,都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没有好的政策人家不愿进来,政策门槛太低,自己又失血过多,这种矛盾如何把握和解决,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新晃这几年为加快发展,政府在出台政策让利和敢于负债发展上坚持了让利而不弃利的原则,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周边县市迫人的发展形势和自身比较优势的日益弱化,要实现跨越发展,在权衡利弊面前,敢于让利和负债发展的超常规方式也不失之为后发展地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四是在发展措施上把握好过硬又不造成“硬伤”的问题。民族落后地区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现实地看,没有一种破除干扰、强力推进的工作魄力,是做不成大事的。但这种公共权力行使上的“硬姿态”,往往也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重庆市秀山县这几年搞城市建设,拆迁任务大,矛盾多,县委书记配三个秘书,叫“一等秘书背枪,二等秘书提包,三等秘书写文章”,一个派出所长担任县委书记秘书,这恐怕是很少见的,但秀山这几年发展确实非常之快,这种强硬最后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认可。现在很多地方一把手硬不起来,并不是他不想做事,而是怕做了事反而丢了帽子。做太平官天下太平,做事的反而处在风口浪尖上,这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观念上的原因。这种格局不改变,民族落后地区就会陷入更加落后的处境。发展中要做到措施过硬又不造成“硬伤”,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度”,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思维、规范的制度来把握和解决。近年来,新晃县在加快发展上出硬招、施重拳,实行县级领导牵头联系责任制,县委书记、县长牵头组建专门领导班子亲自抓,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和“环境兴县”等战略。在工业发展上,成立工业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出以“救企业就是促发展”的理念,先后研究出台了《在晃投资兴业优惠政策四十条》和《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工业发展十八条》。同时,组建工业“110”, 成立“工业企业警察大队”,发放“绿色通行卡”,服务来晃企业客商。在环境兴县上,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成立城市管理局,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职能从根本上得到理顺,实行分工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分解任务包干到单位、到干部,在一些重点区域试行市场运作模式,把城市管理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深化执法体制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如取缔两轮摩的非法载客、整顿小商贩占道经营等行动,效果明显,但这些超常规、过硬的举措难免会引发一些矛盾,带来一些“硬伤”,对此,新晃县委、政府也给予了及时研究,及时制定了一些配套的措施来缓解和解决,赢得了广大干群的支持和理解,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五是在干部任用上把握好求全但不责备的问题。民族落后地区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人才队伍往往先天不足,有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在用人观念上,如果一味求全责备,就会感到蜀中无才。因此,在现有人才储备基础上,要打破旧观念,有全才要放手用,有缺点有优点的,只要不是原则上有问题的,也要大胆地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选人时如果用“通才”的标准来衡量,则会“以一节废之”。清代诗人顾嗣协写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有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才有特定领域,用其长,是人才;用其短,则成庸才的道理。任用干部应用其所长,扬长避短,切忌“求全求纯”。后发展地方在干部人才任用上,很多时候容易受到上面的条条框框和传统观念限制,在提拔启用和重用人才上,忽视了人才的专一性,同时,在人才的培养上形式过多,一些优惠政策和后续性政策坚持的力度不够或跟不上,致使好的人才引不进,成熟的人才却不断外流,这就是我们后发展地方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现实。站在发展的高度看,一个地方用人上太循规蹈矩,经济发展也只会默守成规,难有大成;反之,如果我们在人才任用上敢于打破成规,唯才是举,则经济发展趋势必然看好,这是一个有趣的关联现象。新晃这几年为适应发展,在干部提拔和人才引进及任用上做了一些努力,力度也很大,如坚持实行机关工作人员凡进必考原则和制度,公平公正地实行科级干部招考选拔人才,大胆提拔年轻干部,采取“上派下挂”等方式培育干部,在非党干部提拔力度和机关单位干部人才交流方面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人才环境的改善,新晃的人气得到较大的提升,新晃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愿意来新晃发展事业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从近年来全县人才引进和流动情况看,过去那种人才外流情况得到扭转,每年全省乃至周边省市院校大学生志愿到新晃发展事业的日益增多。据了解,2009年,省市统一组织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中,愿扎根新晃的省内外院校大学生有近1000人来新晃角逐34个职位。

  六是在对外交往上把握好自信但不自大的问题。民族落后地区往往因信息相对闭塞,思想过于保守,在对外交往中的“度”的把握上容易走极端。发展经济离不开对外交往,对外交往离不开自信。自信与自大往往只是一纸之隔。自信是心中实在的底气,过于自信即自大是没有基础的夸张。对外交往中要把握好自信但不自大的问题,关键是要求我们要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和礼仪,通过大方、得体的表现向对方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来赢获对方的尊重和支持,最终达到对外交往的目的。实际工作中,民族落后地区干部普遍有种自卑心理,经济上不如人,人格上也觉得低人一等。一旦经济发展了点,又过分自信,有种暴发户的心态,显得自大无知。后发展地方要学习浙商那种“你发展、我发财”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充满自信而不自以为是,做人做事都保持一种恬淡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卑,见大官不小,见小官不大,保持人格的独立性,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新晃组建的三支招商团队首发效果良好,从反馈情况来看,三支队伍都能很好地坚持对外交往原则,在宣传、推荐新晃和广交朋友等方面都能把握好“自信但不自大”的原则,最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引来了“凤凰”落户新晃。由此可见,对一个地方来讲,也只有大家人格健康了,素质提高了,发展才有一种健康的力量和源泉。

来源:红网新晃站

作者:中共新晃县委常委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喜松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