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记2011年新晃县“十佳魅力教师”田海云
田海云,女,侗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73年2月出生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村,1996年6月毕业于怀化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政史专业,2001年12月取得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文凭。该同志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15年时间,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从教为乐,心系学生、心系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教育教学实绩,赢得了家长、学生和组织的赞誉。
扎根基层,在积极作为中丰富了从教人生
1996年毕业,任教鱼市镇中学,担任初一90班班主任和初一、初二两个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90班的各项工作评比均列全校第一名,在当时的鱼市镇中学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1997年调入兴隆中学,担任初一129班的班主任和初一年级8个班的政治教学,三年期间129班德智体美劳各项工作扎实,先后获校、县先进班集体称号,所教的政治学科在2000年初中毕业会考中取得全县第2名的好成绩。
2004年8月,调入县一中,三年时间顺利适应从高一到高三的教学岗位训练,在2007年高考中,所教学科平均成绩取得怀化市第3名的好成绩,从而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教育教学的完美过渡。
以人为本,在呵护学生中塑造了高尚师德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该同志担任0706班的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实践中,该同志很注重从细节处呵护学生:一是普遍关注所有学生。每一名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系着该同志的心弦,学生吴雪芬到了高二以后上课经常走神,经过了解,原来不久前其父母亲和其爷爷奶奶分了家,家庭变得拮据,父亲希望她能放弃学业,得知情况后该同志多次打电话给在外地打工的吴雪芬的父亲和其远在贵阳的姑妈,经沟通,最终让她安心读书。二是时时关怀留守学生。班上留守学生较多,且多为寄宿生,该同志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建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或纪念日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给父母亲送上祝福,多进行亲情交流,2007年年底我省遭受百年难遇冰灾,看到同学们冻得难受,该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头,亲手为他们编织了一条条围巾,让他们感觉到师爱随时随地都在身旁;该同志自己还时常主动与留守学生家长进行电话或短信交流,让打工在外的父母亲了解到子女的在校情况。三是格外关心父母离异、家庭残缺的学生。学生潘儒辉,父亲已去逝,母亲在外打工,该生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很大,该同志在生活中处处关心她,并极力为之争取每一次社会捐助,让她生活在爱的大家庭里。四是重点关爱问题学生。对于问题学生,该同志更是注重以高度的灵活性与坚定的原则性相结合,学生吴泽锋家庭条件较好,其父母对儿子差不多也是百依百顺,该生却从来不去考虑父母的感受,要生活费召之即来,对此,该同志耐心地做工作,要学生们感恩,要体谅父母的心情,特别是一次在与全班同学的交流中,该同志在不经意间谈到自己的父母时不自觉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件事对吴泽锋的触动很深,以至他在周记中写到这次班会,不会考虑父母感受的他慢慢改变了: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
率先垂范,在精细管理中展露了高超艺术
该同志在常规管理中做到“四抓”:一是抓自己;二是抓全体;三是抓个性;四是抓干部。在四抓的同时,该同志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是要感恩父母、二是要感恩教师、三是要感恩同学、四是要感恩社会。学生们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人格品质修养的提高,对班级育人氛围的营造与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时俱进,在不断充电中提升了业务功底
在教学之余,该同志特别注重提高业务素质,虚心向同事请教,坚持知识积累与归类,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天道酬勤,在默默耕耘中收获了丰硕果实
该同志担任班主任以来,每次都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8年度被评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县老少结对帮教“先进个人”,同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师德标兵”称号,被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先进个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用心血和汗水改写了新晃一中音特班的历史——2010年高考0706班31名学生均上了本科线,其中27名同学被二本以上录取,9人被重点大学录取。
在别人看来,该同志属于桃李满天下、事业有成的人民教师,我们所采撷的也只是她这几年来的部分事迹。其实,该同志也是普通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又在乡下工作,该同志却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去好好履行“家庭半边天”的职责,对此她的心中一直很歉疚。我们这个行业,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你”。我们坚信,该同志一定会乐守“教育之巢”,为祖国建设事业放飞更多的“希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爱去帮助更多侗乡孩子走出大山!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9/838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