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教育排头兵
——记2011年新晃县 “十佳魅力教师”徐亚君
徐亚君,男,侗族,现年38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贡溪乡中学校长,初三毕业班(104、105班)物理教师,初三年级(105班)班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徐亚君同志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热爱学生,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宽严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学校、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他对教育的赤诚和忠诚,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先后多次受到县、乡两级党委、人民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表彰。所带班级13次被评为县级先进班级,他本人1997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创“师德标兵”活动积极分子;2000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1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2007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教育教学质量标兵”,被怀化市教师培训中心评为“优秀学员”;2008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教学能手”,被县教育局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被市教育局评为“怀化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县委、政府评为“十佳师德标兵”,被县政府嘉奖;2010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教育督导工作先进个人”,被市教育局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连续15年被乡党委、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党员”或“优秀教师”。 所撰写的论文《缔给现代校园新型师生关系》获省级二等奖、《经济转型期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厌学问题的探究》研究报告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徐亚君对教育事业那无限的大爱。
爱生如子
徐亚君同志,出身农家、吃农村饭长大,忠实厚道,喜受人欢。1994年以代课教师身份踏入教育门槛后,凭借他对教育那股冲劲和蛮劲,对学生那份爱心与关心,在方圆十里八外就出了名的了。事情追溯到1997年10月, 他双脚底生瘤到乡医院动切割手术。伤口才包扎两天就拄着拐杖撑上了讲台。由于没有疗休好,伤口已感染流脓溃烂到骨头里,被同事和学生抬上了医院。在医院里,他想到教室里的学生,心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叫嚷着出院。医生无奈,只好同意回校治疗。见他一瘸一拐的,就由几个大的学生轮流背去教室又背回办公室。见了学生忘了疼。师生情谊动人心。艰辛的付出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次年,在湖南省初中毕业会考中,他所教的初三毕业班物理成绩领居全县中学第一,人平分超县平17.2分,及格率超县平13.68个百分点,优秀率超县平39.53个百分点。他的名气豁然风起,传遍了全乡,传遍了全县,让人刮目相看。
老师都说调皮生难教难管,可一些调皮生在他班级里就由“硬皮”变成“软皮”了,是什么诀窍呢?一个字:爱!他喜欢和调皮生打交道交朋友。多年来他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把错开谈话时间,利用学生休息空挡找调皮学生谈话,给予开导和辅导。如:98届学生罗某在学校抽烟、打架屡教不改。家长来到学校找徐亚君“求援”,他二话不说,就把学生调到自己班上。此后,他和罗某吃住在一起,师生关系亲密,罗某愈来变好,还当上了体育委员,初三毕业顺利考入高中、大学,现已在某乡政府工作。
徐亚君是个热心肠的人,他最同情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1997年,被新晃一中择优录取的杨冬玲,父亲早逝,靠母亲一人劳动供姐弟三人上学读书,生活处于窘境,即将面临失学。晓知原委后,每月只拿100元微薄代课工资的他,毫不犹豫地把存放着的450元教学质量奖全部给了这位学生。还以学校团支部书记的身份向学校、向社会募捐,共捐得2380元,帮助她度过难关,令杨冬玲感恩不尽,感激不已。姜荷花、姜先海同学家中失火,徐祖俊同学生病住院,他又为他们分别捐资200元。同年,学校新建教学大楼,他勒紧裤带向学校预支三个月的代课金300元钱捐资建校。2006年5月,他班上龙文春同学的父亲在浙江打工不幸摔死,龙宇婷同学家里失火被烧得一干二尽,他带头捐送300元,还发动教师捐款达3000余元。2007年他又为初三毕业班的困难学生徐珊珊同学资助200元作为报考湖南一师的体检费,该生现已就读于吉首大学。在2008年四川纹川大地震时,他带头捐款300元,发动全校师生捐款52649元。在2010年乡政府举行的“关爱女孩”活动中,他带头捐款260元,发动教师捐款3000余元。平时给学生钱买药和学习用品等就不计其数了。自参加工作来,无偿资助学生,捐资社会累计已达6000多元。周末登门家访,嘘寒问暖,全乡13个村287个组1000余户学生家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让众多学生家长和学生感激不尽,感动不已。现已在某乡镇畜牧站工作的学生龙永健,在给他的来信中写到:“徐老师,书上说‘人这一辈子呀,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便是幸运’。我能够成为您的学生真是太幸运了。也许我不是第一个对您说这话的学生,但您却是唯一让我感激一生的老师。初中时,因为有您,我才可以有一个如此轻松的学习环境,在我多次失败快要爬不起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您对我始终不变的信心和鼓励,我就不可能在畜牧站工作了”。
爱校如家
徐亚君家距学校仅有3公里远,但他很少回家,寒假回家吃完年饭就返回护校,暑假守校。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还要家了。他教物理,懂电,老师们称他“电老虎”。学校线路出故障免费修理不要钱。1995年,学校搞勤工俭学承包了贡溪乡下河水电站养鱼,养渔场荒芜人烟,晚上无电点煤油,夜间稍有响动就令人毛骨悚然。他和另外一个老师白天上课,晚上守鱼,守卫渔塘鱼虾无损。“为集体的利益我要拼命地去做,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徐亚君就是这样一条硬汉子和急性子,他为学校所做的一切也印证了他所说的话。现摘两例:2008年,他担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期间,学校要改造70年代建造旧厕所,按合同规定校方要做好基础事宜。为了节约开支,徐亚君利用双休日组织老师们坼厕所,垒砖。由于厕所粪便沉积满坑,不把粪便掏出来会影响工程进展。这个长28米、宽1.2米、深1.5米黄橙橙浓巴巴臭兮兮的满塘粪便谁下去掏上来呢?徐亚君二话不说,拿着粪瓢和铁锹第一个跳下粪坑,弯着腰钻进拱状粪坑里扪着嘴一瓢一铲地把粪便倒入粪桶里,接递上来,挑到100米外的菜地里。粪便越掏越深,粪坑里缺氧,憋不了多久就要钻出来伸出头向外大吸一口新鲜氧气。就这样,老师们轮换着掏呀,接呀,挑呀,整整熬累了两天,清除了50多立方粪便。看着老师们头发上,衣服上沾污的粪垢,面面相觑,“为了学校的利益,我宁愿‘粪’身不顾”,徐校长一句幽默的话把大家逗笑了,劳累也撵跑了。晚上还请老师们到他家吃饭,为大伙清厕洗尘,真让人暖流全身,感激泣尽。有问题就查问题,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当节约的就节约。徐校长的观点就是这样明朗。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楼瓦片漏雨,他带着几位老师爬上屋顶揭瓦盖瓦,弄得浑身尘土,面目全“灰”。可以这样夸张地说,一校之长领头下粪坑掏粪,带头上屋顶捡瓦分文不取报酬,这是从未有过值得称道的壮举!谁看见了就会感动,谁看了就会佩服,谁知了心灵就会震撼!是的,徐亚君校长正是为了力撑这个家,才抛开身份上刀山下火海的,其精神境界是何等的高尚呀!接待上级来人来客,在食堂里吃和在街上吃没有两样,自己弄菜,既经济又实惠,让人吃了心满意。当家容易持家难哟。为了这个大家庭的生存与发展,他与阔绰和排场无缘。仅从俭一项,一年下来,就为学校节约两三千块钱。省下来的这几千块钱又可以为学校做一笔大事了呀,徐亚君校长在精打细算着这个家庭建设帐。从2008到2010年仅仅三年时间,他上跑资金、项目,得到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投资近70万元整修了食堂、新建了高标准的卫生楼和垃圾中转站、篮球场等硬件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使校容校貌在原有基础上涣然一新。
爱岗如命
人说当校长的不上课,搞搞管理就行了。可徐亚君校长不是这样认为的。按他所言,当校长的同样是从当老师走过来的,只不过职位上不同一点罢了。管理要管,而且要管好。熊掌也要鱼也要。当校长不上课,不深入课堂,不去备课,不去钻研教材,不接近学生,又怎么能指挥老师搞好教育教学呢?所以呀,我的初三物理课,教导处一定要安排。教书是我的命,我不上讲台就觉得不踏实,不去上课心里要发慌。过去的甭说,就说今年吧。身为校长,他既上初三毕业班(104、105班)两个班的物理课,又任初三年级(105班)的班主任,还负责学校篮球队的常规训练。课时量大大“超载”了。可他每天起得早睡得晚。我们卯算了一下,夏天从早上5点50起床至晚上加班到晚上10点半,就得工作16个小时才去睡觉。白天上完课,就伏案备课呀,批改作业呀,还要去处理班上和学校里的日常事务,忙个不停,哪有时间去休息呢?浪费一节课就像丢失一根金条,很可惜的。去上面开会或者出差,要求教导处给他调课,回来再补。有时,他还与老师们争课上呢,这是常见的事了。这一点,同在一个学校的老师们是最清楚了。他的课有幽有默,有风有趣,学生个个喜欢听,喜欢学,教学效果好。每年校级教学比武也拿奖,县级教学比武亦获大奖。翻开学校的考勤登记,按照学校的正常工作时间,徐亚君校长的出勤率100%。学校就是他的家,课堂就是他的阵地,学生就是他的好朋友,三者缺一不可,如氧气一样不断地为他提供生命的源泉,生存的根基。自2008年他主持学校工作以来,创新学校工作特色,连年跃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被县人民政府及县教育局评为“优秀生源突出贡献单位”、“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普九年检先进单位”等10余项先进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县艺术节和篮球赛进入全县8强,并实现保8创7争6进5目标。徐校长的敬业精神和爱岗情操,为山区教育教学点燃了希望,散发了光芒。他的治校方略使学校连年蜕变换新,成为湘黔边界一朵绽开的奇葩;他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年年位居全县前列,成为引领山区教学的排头兵。
来源: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9/838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