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杨银梅
2011-06-20 22:44:46 字号:

  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人洁

  ——记2011年新晃县“十佳巾帼能手”杨银梅

 

  她叫杨银梅,一名48岁普通的农村妇女,于1962年9月出生在兴隆塘洞村。1996年选择了平凡而崇高的环卫清扫岗位,成为新晃县环卫所的一名环境卫生清扫工人,在环卫战线上一干就是14个春秋,她凭着自己对事业无限的钟爱和追求,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怕脏不怕累,清扫着县城的街道。14年来,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履行着“宁愿一个脏,换来万人洁”的诺言和行业精神,把美好华年无私地奉献给了环卫事业,用真情实意、言传身教引导人们热爱自己的家园,用五尺扫把在大街上谱写出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之歌。

  无怨无悔的选择

  1996年3月,在党员父亲的教导下,正值风华正茂的她毅然地选择了工资微薄、工作辛苦的环卫工作,从此,便与街道清扫、垃圾清运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就是这不解之缘遭受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但在家人朋友极力劝说和阻止下她也从来没有过放弃的想法。她刚在街上清扫保洁时,总是红着脸,把工作帽沿压得很低,低着头默默地工作,担心熟人遇见。但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她才亲身体会到清扫工作的艰辛和其中的酸甜苦辣,更加体会到当时身为环卫工人的父亲有多么的不容易与辛苦。她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有时还不被群众理解,受一些不明不白的委屈。随时有市民把生活垃圾倒在已清扫干净的街道上,她上前好言相劝,不要乱倒、污染环境卫生,却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单位领导、同事及时地关心、帮助、支持她,把环卫工人一个个杰出劳模的先进事迹感染她,用“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教育她,使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清楚的认识,环卫工作虽然脏苦累,却与群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这样杨银梅就当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容师”,任劳任怨地工作在环卫战线上。

  爱岗敬业做表率

  最初参加环卫清扫工作时,杨银梅就担任了县城最主要的干道、最繁华的“窗口”太阳坪、红旗路街段的清扫保洁工作,每天清扫道路面积5400平方米,还负责果皮箱清洗及沿线临街乱张贴的广告清除工作,大大超过了国家劳动定额规定的工作量。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每天凌晨3点半钟就来到岗位上,必须清理完一天堆积的八九车的垃圾,一天工作下来经常使她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脚痛,面对困难不泄气、不动摇,同时虚心在老同事请教、学习,特别是有关清扫保洁的工作技巧,回家还利用休息时间,苦练“叉头扫把”捆扎技术,有时所用的竹扫帚手刺成了一道道伤痕,她也不在乎,以使清扫工具耐用,为单位节约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多年来,她练就了一套又快又好的清扫方法,遇到有车辆停靠在路边,总是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把车下的垃圾扫出来,不留清扫痕迹,清扫到道路两侧落水窗时,放慢速度仔细扫,若落水窗被堵塞积污,还用手把落水窗缝隙中杂物清除掉,道路卫生经常保持整洁清爽。

  2006年,为确保我县50周年县庆活动期间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迎接省市领导及广大客商的光临,太阳坪、红旗路街段因地处县城中心,所以污染特别严重,管理难度最大,她不得不加班加点干,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直到傍晚9点,清除落水窗的污垢,清扫捡除路边的白色垃圾及路人随手丢弃的垃圾,她平均每天工作近二十个小时,实在太困了就靠在行道树下稍稍打一下打盹儿。在县庆短短的10多天时间里她早晨总是第一个到岗,傍晚最后一个离岗坚持全天巡回检查下落水窗是否被污垢堵塞、果皮箱是否清洁、临街门店是否乱倒垃圾污水,总是经常对那些乱倒垃圾污水的人进行耐心的劝导,和宣传环卫工作,有时还要受气挨骂,原本就身体不好的她干累后,稍休息后,又继续干。

  杨银梅就是这样为了集体荣誉、改善环境,用辛勤汗水、艰辛的劳动,甚至是身体健康换来了城市整洁的道路环境。她的体质逐渐下降,大不如从前,由于劳累过多、过度,全身换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痛发作时,全身都是疼痛难忍。医生诊断说:“这与她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关系”。的确,环卫工作有着它的特殊性,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环境脏乱差,工作过程中也不知道吸进多少灰尘和臭气,将直接导致体质下降,但由于工作特殊,她所清扫的路段垃圾多,人流量大,请别人代替,她又放心不下,担心别人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影响环卫形象,小疼小病她就咬咬牙坚持着,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到医院挂两瓶点滴,然后又回到那熟悉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

  真情言传带动人

  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为了树立环卫工作良好形象,杨银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人们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她在干好清扫本职之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宣传、公益活动,把单位提出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环卫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创建口号熟记于心,说服教育同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受市民群众的好评。在生活、思想上,像大姐一样关爱同事。谁家有困难,她积极帮助解决,谁生病在家,自己主动承担清扫工作任务。她经常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大家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城市环境一定能搞好。她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深入细致的工作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感动市民,让人们自觉维护环境,共同努力搞好城市环境卫生。

  就这样,每天的晨曦她第一个迎来太阳,暮色中她最后一个送走夕阳,风雨中有她弯腰清掏垃圾的身影,烈日下有她挥动扫把的唰唰声,正是有她这样的辛勤劳作和任劳任怨,我们才得以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才得以连续保持“国家文明卫生县城”的创建成果。

  无怨无悔甘奉献

  在14年来的艰苦工作中,她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饱尝了工作中酸甜苦辣。多年来,身边有不少同事忍受不了环卫工作脏苦累、工资福利待遇低而“跳槽”改行,她却从来没有离开环卫岗位的想法。哪怕是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的时候,她毅然的把天枰的砝码加在工作上。有一次,她和往常一样拿着清扫工具,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突然电话响起,“喂”的一声后,她久久没有把电话放下,这时才得知,爱人因得胆结石,被送进医院正在手术,站在原地久久愣住的她,依旧没有因为爱人的手术而擅离岗位,而是完成自己工作后,花了短暂的片刻,去看望手术中的爱人,面对家人病痛的打击,她毅然非常坚定的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扛起生活的重担。每天她仍然起早摸黑地在街道上清扫保洁。路边的果壳箱脏了,她仍然一个一个地擦洗。路上有杂物,她会一个人用手一点一点地捡起。一连几天下来,她的手脚磨出了血泡,同事们多次劝她回家休息一下,她却毅然地拒绝了,在她的感染下,大家团结一心,埋头苦干,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终于顺利的通过了卫生迎检工作。

  虽然工作任务很艰苦,可她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埋头苦干。在酷热的夏天,她不光冒着炎热酷暑,还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更要忍受着垃圾腐烂掉一股股臭气熏天的味道,可她依然勤恳地用手中的铲子,铲掉清理好垃圾斗里的垃圾。在严寒的冬季,人们还在熟睡中的时候,她却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凌晨3点半就起来工作,为的就是给市民创造一个崭新的环境。她每天用自己的双手双脚,清除责任区内八九车的垃圾,清扫着长长的街道。虽然把自己弄得灰土满身,两手黑染,两脚泥泞,她却从不叫苦不叫累,没有任何怨言,任劳任怨地工作着,默默地奉献着,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

  杨银梅同志是民主推选出来的五个工会会员之一,多年来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伟大贡献,获得的奖励有:1998年、1999年、2000年因在工作中成绩显著,连续三年被新晃侗族自治建设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在2000年度县城市貌整治工作中,成绩突出被中共新晃侗族自治县委员会,新晃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01年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被新晃环卫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4年度工作中成绩显著,被新晃侗族自治县建设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新晃县人民政府评为环境卫生工作先进者;2006年在新晃侗族自治县五十周年县庆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中共新晃侗族自治县委员会,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荣誉证书;2007年被中共新晃县建设局总支委员会评为“五好”党员;为新晃县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第二次复查验收,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身为环卫工人的她是平凡的,是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不为人知晓,不被人看重。这份工作与这座城市让她注入了太多的汗水、辛酸与努力。是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自己的一身脏,换来了万家净。2010年5月,杨银梅同志的工作能力与艰苦奋斗精神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赏识,把她从一线抽到市容监察队伍中来。从此,她更加珍惜新的岗位,在进一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同时,还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干一行,爱一行”的她在今后会加努力的为“湘西明珠,夜郎古城”这一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城市熠熠生辉作贡献,在新的岗位上她仍然在为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洁净、美好的城市环境而艰苦奋斗。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