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1年新晃县“十佳巾帼能手”杨荷花
杨荷花,女,侗族,中共党员,1963年6月出生,高中文化,现任方家屯乡石坞溪村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曾先后获得怀化市先进计生专干、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她的带领下,石坞溪村也曾多次获得市、县先进单位。作为乡党代表、乡人大代表、乡妇代会代表,杨荷花同志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她对党和人民的诺言。
身先士卒的好干部
多年来,该同志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带领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事多商量、多讨论、集思广益,把村上的日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由于她作风扎实,干部齐心协力,群众心悦诚服,在杨荷花同志的带领下,石坞溪村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单位,2009、2010年分别获得县基础设施建设十快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十模范村。
带头致富的领头雁
在头绪繁多的事务中,杨荷花同志首先把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她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00余头,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在她的带领下,石坞溪村充分利用位于城郊的区位优势,盘活思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及猪、鸡、牛的养殖业,成为新晃县城的“菜篮子”,村民们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家致富,全村50%以上村民年收入都在6万以上。全村家家盖起了小洋楼,电视、电话、电脑、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一应俱全,成为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大家开玩笑:石坞溪村个个都住的是别墅啊!
搞活基建的推动者
要想村里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杨荷花同志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加快村级公路、水利、村部等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通过向上跑资金、村民自筹资金,石坞溪村完成了方家屯乡第一个村部建设,并不断完善村部的办公设施;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全村入村、入组、入户路面的水泥硬化完成100%,水渠等水利设施也全部完成,全村自来水入户达99%,电力、通讯设施也都率先完成。全村在以杨书记的带领下,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心系百姓的好干部
在农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她又着手解决村民的用水困难问题。全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已完善,唯一的薄弱环节就是全村依靠的两台排灌,受2010年旱情的影响,杨书记更是对两台排灌的运转问题牵肠挂肚。由于两台排灌消耗电量比较大,村里无力承担沉重的运行和维护费用,杨书记不顾工作的辛劳,积极跑项目、跑资金,通过各方筹措,对两台排灌进行维修,杨书记的努力确保了全村453亩水田的灌溉,保证了全村的收成。她还时时牵挂村里的五保户和低保户,逢年过节,都会带着礼物去看他们,询问他们生活中的困难,陪他们拉拉家常,面对杨书记,他们时常感动得热泪盈眶,遇到孤寡老人去世,杨书记一手操办他们的葬礼,让老人走得放心。村里的老人每次见到杨书记都会无不欣慰地感叹道:村里有杨书记是我们的福气啊!
树立新风的引导者
杨荷花同志不仅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身兼两职,她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如何把支部书记和妇女主任两项工作完成好是她一直思考的问题。杨荷花同志带头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密切关注计生隐患户的排查,及时督促村里的育龄妇女落实各项措施,对计生顽固户,杨荷花同志总是会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直到计生对象户心服口服,由于杨荷花同志在计生工作中稳扎稳打,毫不松懈,石坞溪村成为全乡唯一一个三年内无计划外生育的村,连续五年被评为县里的一类村,2010年获得怀化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针对村里打牌赌博的风气,杨荷花同志倡导大家“多读书、长见识、受教育”,她把村里的农家书屋作为窗口,积极引导大家多读书,不仅让村里的农家书屋利用率提高,也净化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对促进全村的文明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心环境的先行者
村民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村庄的环境也该再改善一下了。作为全乡第一批省级文明生态创建村,杨书记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制定了科学规划,多方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清洁、环保、生态、绿化工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与生态建设共融双赢的新路子。村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石坞溪村庄环境也进一步美化、绿化,现已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先进典型。
未来远景的设计者
做了这么多让人钦佩的工作,杨书记并没有停止忙碌的脚步,如今她又为如何响应国家省市县的好政策,让村民更富裕而规划着,村里计划不断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同时,如何改善村里的灌溉条件也始终是一件大事。她还在计划着对村里的两台排灌进行检修,不断改善村里灌溉条件,带动蔬菜大棚的发展。目前,杨书记正四处筹措资金,争取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她说:“只要是能为村上谋利益的事,我决不会放过。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9/838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