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1年新晃县“十佳农村支书”杨崇增
在新晃县城龙溪古镇的西北角,有一个绿树掩映、花香阵阵的美丽村庄——方家屯乡杨家桥村。这里人民富裕、经济繁荣、邻里和睦,民风淳朴。然而有谁能想到,这里几年前还是沙尘如烟,一片荒凉,被人遗忘的“角落”。
是他——杨家桥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县乡人大代表杨崇增同志,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意识,率领1000余父老乡亲全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使“边角废料”杨家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村民造福。”杨书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自2002年走上村支书岗位以来,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多年来,他时刻牢记自己肩负重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的原则,体民情,代民言,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办事,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代表为己任,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好“领头雁”,带出好班子
2002年,杨崇增在杨家桥村群众的期待中走马上任,面对村里纷繁复杂的现状,他积极主动召开“村支”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大刀阔斧、整章建制,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服务。“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没有一个团结坚强的核心,群众就会像一盘散沙”,杨崇增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勤政务实的领导班子,一支好的领导队伍对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两委”班子在杨崇增的带领下,坚持定期体民情、察民意,虚心听取、收集群众意见,耐心细致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占主动、显主见、敢作为,做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同时,注重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经常性地开展党员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培训、外出考察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起村组干部的奉献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从实际出发,抓经济建设
充分发挥杨家桥的传统优势,抓薄弱环节,从实际出发,加大对群众的引导、教育培训力度,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村民走上了各种各样的致富奔小康之路。
一是想方设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城郊优势,抓住该村部分地段被纳入沪昆高速铁路入城线修建范围的契机,利用县、乡优惠政策和村级土地入股开展招商引资,于2010年2月引进“杨家桥采石场”,专为沪昆高速铁路的修建提供沙石。该采石场每年为杨家桥村创15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杨书记还利用杨家桥村河边组处于舞水河边、其山塘与舞水河相通,利于发展渔业和农家旅游的地理优势,通过招标将山塘出租,鼓励村民在山塘边开办农家乐。“黄鳝垄鱼塘”在每年可以为杨家桥村带来2万元的集体收入的同时,也解决河边组二十余个村民的就业问题,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
二是引导村民发展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利用杨家桥独有的黄土壤地质条件,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凉薯、柑橘和藠头种植业。新晃县城市场上90%的凉薯都产自于杨家桥村,成为村民主要来源的一部分。利用县城郊村的优势,摸准新晃人的饮食习惯,杨家桥村从锅巴粉入手,占据新晃市场上80%的锅巴粉市场份额。同时,鼓励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发展畜牧养殖。目前,该村李万元夫妇土鸡放养已初具规模,年出笼8000羽;蔡家组50%以上的家庭也开始了肉牛规模养殖。
加强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杨崇增带领着“两委”班子成员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内公益事业,近来村里累计投入达200余万元,村级道路、水利、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1、完成村民活动中心的建设。杨家桥村活动中心于2010年6月开始修建,2010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活动中心占地220平方米,投入资金15万余元。活动中心内设“农家书屋”,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基地等。活动中心外建有300平方米的操场,并配有健身器材,给村民提供了一个锻炼健身的好处去。
2、修建组级公路。为尽早解决制约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杨崇增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多方筹措资金,鼓励村民出资,于2006年投入40余万元修通了村到县城的村级公路。于2010年3月投入32万余元,建成里程长达2.7公里的大坝至河边公路。于2010年10月投资25万余元,修建1.5公里的连接姚家垅组、吴家组、蔡家组的回民路。这几条公路的修建使杨家桥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5.8%。
3、修建饮水工程。为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为保证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在杨崇增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先后解决了我村70%村民的用水问题。2010年3月,再次利用修建蓄水池“倒灌”的办法,解决了最后一批村民的饮水问题,让村民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现杨家桥村村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9.3%,从根本上解决了该村村民饮水难的问题。
4、修缮水库堰渠。杨崇增带领村民对杨家桥村水库、堰渠进行维修改造。在职期间对杨家桥村两座山塘水库进行清淤,水坝修缮。重新修建灌溉水渠180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亩,为群众抗旱保收解决了实际困难。
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杨崇增总是把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工作放在首位。他带领“两委”班子认真细致排查各种隐患矛盾,将矛盾隐患消化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村的稳定、平安、和谐。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综治工作各项制度。定期召开综治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确定重点,研究措施,加强协调,切实解决综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矛盾发生地,化解、控制矛盾,及时组织调解。在他的带领下,几年来,杨家桥村没有发生一例恶性违法事件,实现群众零上访。
二是带领村民积极参加各种平安建设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创建“平安家庭”、“平安村寨”等活动,严格要求党员干部不组织策划和参与群众闹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带头学法用法,带头遵纪守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杨崇增的带领和宣传下,全村群众的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大大增强。
三是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自杨崇增上任以来,以他牵头成立了治安巡逻队、防火队,定期不定期进行巡逻,全村未出现盗窃案、破坏事件和火灾的发生,让生活过得更安心。
开展新风育民,提高村民素质
杨崇增切实把深入开展新风育民作为提高村民素质的重要载体,强化计生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倡导婚育新观念、培育新风,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是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工作的根本。日日提,时时抓,在杨崇增的带领下,杨家桥村支两委狠抓计生工作,计划生育率和节育措施落实率“双率”实现100%,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2010年被评为计划生育一类村。
二是育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营造了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设立了农村书屋,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开展“文明户”、“文明典型”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是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杨崇增的组织下,杨家桥村成立了文艺队,农闲时组织文艺队进行歌舞表演,活跃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有效地推动了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每年都组织村里的老党员、村老干部以及对村里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外出参观旅游,在增长了村民知识,开阔了村民的眼界的同时,也鼓励更多的村民为更好地促进杨家桥村的发展多做贡献。
杨崇增曾说过:“我们当支书就是要讲奉献,只有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心地无私,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路走来,杨崇增尝遍了苦辣酸甜,他经历过彷徨,经历过艰辛,但一张张荣誉证书和杨家桥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他一心为民,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我们相信,有了杨崇增这样的领头人,杨家桥村定会走出一条勤劳致富、开拓进取的康庄大道,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呈现在群众面前。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hnxhnews.com/content/2011/06/19/838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