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陈金莲
2011-06-20 20:25:57 字号:

  做一名群众拥戴的乡村医生

 ——来自2011年新晃县“十佳白衣卫士”陈金莲的自述

 

  我出生于一九六四年十月,汉族,党员,中专学历,自一九九一年五月卫校毕业后回到长乐坪村,担任妇幼保健员、乡村医生,并于九三年四月任村妇女主任及计划生育专干。从事乡村医疗事业二十年。

  我选择了行医这个光荣而崇高的职业,就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出诊、保护妇幼儿童、医治病人便成了我的天职,不分白天黑夜、天晴下雨、寒冬酷暑,不分贫穷贵贱,不分大病小痛,二十年如一日精心诊治病人,使成千上万的病人转危为安重获健康。二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扎根农村,怀着对党的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从坚定的信念发展祖国医学,以精湛的医述造福农村群众,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谱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立志当村医,潜心钻业务

  医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要的是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和廉洁自律的精神,把荣誉当作自己新的起跑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倡导亲情服务、创新服务、廉洁服务,把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从十五岁那年无情的火灾夺去了我读书的机会后,当一名医生是我的理想。从事了八年的农活,目睹农村的亲朋好友、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疾病缠身的痛苦,放弃成家的念头,于八八年九月至九一年五月到卫校学习三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二十年来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麻疹、腮腺炎等效果很显著。我20年来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尽自己一 份微薄之力。特别在前10年间在妇产科方面,对处理难 产、胎盘滞留、产后大出血摸索出一些经验。1995年本村五组有一产妇胎儿娩出半个多小时胎盘未娩出,而且出血量又多,产妇呻吟不止,家属焦急万分,在这种情况危急的紧要时刻,我采取人工剥离胎盘,同时给予输液、扎银针、止血等方法,通过短时间的治疗,产妇恢复了健康,类似的事例还很多,举不胜举。自2000年以来我村的孕妇建卡、破类注射率均达100%,产后访视均在三次以上,最多达八次。儿童系统管理达85%,母乳喂养达90%,后十年来,住院分娩率达100%,二十年来,本村无孕产妇死亡发生,无新生儿破伤风出现,无传染病流行,无医疗事故发生。这些成绩都是积极努力工作取得的。自担任乡村医生以来,没有上下班时间,也没有节假日、休息日,从未与家里人吃过团年饭,就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病人随叫随到。有时一晚就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人叫去治病。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上有九十高龄的祖父,六十多岁高寿的父母,下有两岁的小孩,正准备吃团年晚饭,饭已盛好,突然本村六组村民来喊我去治病人,长辈们都要我吃了饭再去,我又何尝不想吃了饭再去呢,可是作为乡村医生的我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放下碗筷,对长辈们说:对不起您们老少了,还是诊治病人重要,您们先吃。我治好病人后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才吃晚饭,药费三年后才给我。曾有人问我,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既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我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及时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最大的希望和幸福。面对家人、亲戚、朋友我感到非常的惭愧,他们没有吃上我做的饭菜,就连他们弄好了饭菜叫我去吃,我也没时间去领情,但面对病人,孕、产妇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病人,我有了个外号“大忙人”。

  念活医学经,真心为人民

  本卫生室的条件艰苦,加之农村群众收入普遍不高,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农村群众的心病,我把为群众解除疾病痛苦作为从医的出发点和目的,扎根在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合理,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叙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痛病人之所痛,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在诊疗过程中,对疑难病人和危重病人从不滞留,积极要求病人家属把患者送往上级医院救治,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2002年8月的一天,大群村老茂坪组村民姚××因右上腹部剧痛,来我村卫生室就诊,经初步诊所为肝硬化,患者疼痛剧烈,大汗淋漓,急需去上级医院治疗,当时患者家属、子女都不在身边,没带现金,一般在我处治疗都不交现金,在这种情况下,我一方面与上级医院联系求助救治,一方面给患者进行临时处理,当救护车来到时,主动借给患者30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同时通过电话和患者就近的亲戚联系后,通知其家属子女,并且亲自护送到上级医院,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03年4月8日下午,大群村大群组黄水英带着女儿杨燕来我村卫生室就诊,患者面部潮红,呼吸急促,嗜睡,体温41摄氏度,如不及时送往医院,患者如体温继续升高就有生命危险,当时患者母亲也没带钱,我给予退热针后,主动借100元钱给她将其送往上级医院救治,通过几天的住院治疗患儿康复了,其家人感激不尽。

 打好保健牌,细心送健康

  我村原来共有3名乡村医生,一名由于年纪大,另一名因为医事多、报酬少而去跑运输了。所以预防保健工作一直由我承担,我村人口多,分布野岔,预防检查对象数量大,每次都能及时发送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治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村支两委带领群众开展改水改厕工作,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听心肺、测血压,35岁以上的测血压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发现低血压的病人,指导他们饮食及活动。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按时去医院作产前检查,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无私奉献,方便群众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病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九九六年三月的一天,我给本村十一组一位老年患者输完液回到家已是晚上八点钟了,刚进屋,大群村姚家山组一农户家里因食物中毒,全家及客人共十余人,严重的四人,托人喊我出诊,当时天已黑了,因邻村没村医,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不顾非常疲倦的身体,也不顾未满半岁的小孩,毫不犹豫地背起出诊箱,扛起一袋输液的药品,翻山越岭来到患者家时,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顾不得休息,喘口气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因山高路窄,人家稀少,黑灯瞎火的,叫人送患者进医院又喊不到人,情况相当危急,我既饿又累,又急又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强力稳重自己,先重后轻,有条不紊地持续了一夜的救治,使轻症的痊愈,重症的转危为安,因农村经济困难,不收出诊费、急救费,连救命的药费一百多元钱两年后才收得。我并不富裕,药是从医药公司赊的,人人都说我是合格的乡村医生,为病人排忧解难是我应该做的事,群众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幸福。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工作岗位很平凡,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的,从医的高尚医德、精湛的技术,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邻乡邻村的无不知晓,二十年来,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近几年来,认真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认真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作用,积极投入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卫生宣传、合作医疗,不断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建设与管理,优化服务质量,确保我村卫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作出了积极贡献。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勇于创新,新农合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今年自筹资金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学会了电脑农合报销的基本操作,使本村农民就近看病也能报销部分药费的新举措,为保障全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来源:红网新晃站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