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晃县旅游三年突破思路
2013-07-17 17:16:45 字号:

20132015

 

新晃县旅游外事侨务局

 

201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建设湖南旅游强省的决定》并批准了《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和《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这是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抢抓机遇,适时推动我县旅游业突破发展,我局围绕着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兴城活旅”思路,迅速突破我县旅游发展的瓶颈,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编制了新晃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策划包装了一批旅游项目,八江口温泉、夜郎大峡谷等景区开发也逐步展开,夜郎文化品牌打造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仍处于低层次起步阶段,基本上是“不能游,游不成,没有游”。2012年末,全县共接待游客68.6万人次,旅游收入5.61亿元,旅游业发展任处于全省全市后进位次。总结分析滞后原因,主要症结:一是缺乏成熟的旅游产品,二是夜郎文化缺乏支撑点,三是区域经济基础薄弱,四是内部交通通达性差。

虽然我县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旅游仍具备特有的优势和条件。第一,整体景观环境较好,资源类型较为丰富。具有浓郁侗俗风情的景观风貌大范围分布,夜郎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独特性;第二,政策和市场机遇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全国上下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提高,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把将旅游业放在产业规划的第一节,构建了五大特色旅游组团和十二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有三个组团可以包含新晃,至少有三条线路经过新晃。另外现在兴起的自助游、自驾游、无景点旅游给新晃提供了机会。第三,外部交通条件较好。两个郊边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客运都为来新晃旅游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尤其是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速铁路更是为我县旅游业的腾飞带来了机遇。

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划为引领,以招商为载体,以重点景区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抓手,打造“夜郎古都秘境、湘西户外天堂”两大旅游品牌,构建“三游一点”(夜郎访古游、温泉度假游、北侗山水游和龙脑樟工业农业旅游点)旅游蓝图,全力打造“夜郎·温泉·侗寨·峡谷”的旅游产品组合。奋战三年,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由无向有转变、由说向做转变、由小向大转变、由零散向整体转变、由资源向产业转变,努力实现我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二)发展目标:按照“先易后难、逐步突破”的渐进发展战略,经过三年努力,基本达到“客能来、人能留、还想游”的初级目标,进而带动和促进三产的全面发展。到2015年,建成23个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启动建设35个重点旅游项目,推出一批旅游产品和线路,使之成为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一批星级酒店,组建一批旅游队伍。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占全县GDP4%左右。

(三)重点任务:2013年—2015年,着力实施旅游十大工程,实现旅游突破发展。

1交通先导工程:围绕旅游景区开发,重点抓好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八江口景区和高速公路的连接,建设北侗山水游的沿途道路(晃天、禾碧两条公路的半程路段和中间的连接路段),改造提升县城通往夜郎大峡谷的道路。

2、温泉度假工程:以建设八江口温泉和冲首侗寨两大板块为重点,全力打造温泉度假游。进一步敦促温泉公司按照规划加快泡池、接待综合楼、温泉宾馆的建设进度,争取20139月份以前完成一期工程,10月黄金周投入试运营,到2015年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和4A景区创建;充分利用冲首村已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这一基础,进一步加快村寨传统景观风貌的保护和强化,改善村落设施和环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古村寨休闲观光、旅游购物、特色餐饮接待等服务功能,将冲首村打造为八江口的“小丽江”;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加强旅游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接待水平。

3夜郎访古游工程:以夜郎古都、氵舞水长廊、夜郎大峡谷和燕来寺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大与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争取2013年开启夜郎十里长街休闲区、夜郎大峡谷的动工建设,2015年完成夜郎古都燕来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夜郎十里长街夜郎大峡谷二期工程建设。

4北侗山水游工程:以北侗民俗风情走廊、天井寨傩文化基地建设为重点,结合乡村旅游,开展自助自驾游,体验北侗自然山水风光、侗族民俗风情和观看傩戏傩技。争取2014年正式开启项目建设,到2015年底建设基本完成。

5龙脑樟工业农业旅游点工程:利用特有的龙脑樟资源,根据《湖南省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完善扩大龙脑樟生态休闲体验园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配合波洲舞水河休闲观光带的开发。争取2014成功创建为年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6、精品线路导游工程:开通新晃-镇远-千户苗寨;新晃-万山-梵净山;张家界-吉首-凤凰-新晃;洪江-芷江-新晃等多条旅游线路。将新晃融入周边和湖南省重点旅游线路。加快地接旅行社建设,争取2014年成立夜郎之春旅行社,加强导游队伍和人才培养。

7、酒店服务改造工程:调整旅游住宿设施的结构,截至2012年底,我县共有6家星级旅游饭店(其中3星级2家,二星级4家),2013年争取引进一家4星酒店,升级改造现有的酒店,发展22星级旅游饭店,2015年全县星级旅游饭店达到10家,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

8、餐饮服务优化工程:结合重点景区规划,加快建设农家乐旅游集群。配合相关部门包装开发夜郎食谱,培育新晃特色饮食文化。

9、旅游商品开发工程:突出新晃地方特色,采取政策扶持引导,抓好现有旅游商品的整合,重点开发5类旅游商品,分别是食品、保健品、竹制品、民族饰品和金石书画。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抓好商品整合,搭建商品销售平台,进而组建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开发公司,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交易市场。

10、旅游服务提升工程:精心谋划推介旅游项目,完成“旅游三个一”制作,即:一张光碟、一本画册、一首歌;制定完善和推广旅游行业标准体系,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强化新晃县旅游服务中心,加强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景区等标准化管理,着力改造软环境,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旅游是聚人气、增需求的产业,在第三产业里面最活跃、行业关联度最大、最能起到火车头作用,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文化、商贸、城建、农业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能推动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提升。全县上下必须解放思想,形成发展旅游的共识和合力,聚全县之力,才能推动我县旅游大突破、大发展。

(二)规划引领,项目突破。旅游是最具个性的产业,特色是旅游的生命线,只有特色鲜明、错位发展才能彰显优势,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因此,要大手笔规划、大特色引领、大力度招商、大气魄建设才能真正推动旅游业的大突破。目前我县已有《新晃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15年,我县有必要在总规的指导下,对重点景区开发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按照景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分期、分年策划实施具体项目,以项目来承载旅游的突破发展。

(三)政策支持,基础保障。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和精神,我县应尽快出台《新晃侗族自治县加快旅游业发展暂行办法》,主要就保障旅游用地、减轻旅游企业负担、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奖励等做出明确规定;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对重大旅游项目,在规划、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出台使用管理办法,专门用于规划、项目前期、旅游招商、宣传促销等;把旅游招商作为招商重点,抓好专门招商、专项招商、专题招商。

(四)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根据市目标管理考核要求,成立新晃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全县旅游发展工作,建立旅游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旅游专项经费。推行旅游项目部门联动机制,依托项目建设,联动财政、交通、农业、林业、畜牧、扶贫、环保、水务、农综办、民宗、文广新等相关部门,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完善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农家乐”办公室,在温泉等重点景区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

(五)人才兴业,宣传推动。旅游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建立完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把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纳入全县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突出做好旅游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解决旅游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通过三年时间解决我县旅游部门人才专业单一、人员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现状。切实加强旅游宣传,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博览会;通过电视、报刊、新晃旅游网站等各类媒体和车站、高速服务区、广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大力宣传新晃旅游资源优势;完成“旅游三个一”即:一张光碟、一本画册、一首歌;每年举办12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加快推进“新、玉、万旅游经济协作区”的构建,以八江口温泉和夜郎大峡谷为纽带,联合玉屏、万山,实施景点串联,捆绑营销,率先在武陵山片区形成旅游无障碍区。

(六)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用绩效考核的手段强化部门职责,破除部门壁垒,营造部门联动抓旅游的良好氛围。要按照旅游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各部门和各乡镇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真正在全县形成一个关心旅游、大抓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环境,推动我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2013年新晃旅游工作思路

 

2013年,我们将立足本县旅游资源,着力实施旅游“1234”发展思路,即围绕“兴城活旅”这一中心;利用品牌塑造和项目带动两大抓手;实施三大项目:温泉项目、漂流项目、龙脑项目;打造四大旅游产品:文化探秘、温泉度假、峡谷漂流、宗教生态,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0万元。

()以规划为引领,谋划旅游新发展

旅游是最具个性的产业,只有特色鲜明、错位发展才能彰显优势,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因此,要大手笔规划、大特色引领、大力度招商、大气魄建设才能真正推动旅游业的大突破。目前我县已有《新晃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15年,我县有必要在总规的指导下,对重点景区开发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按照景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分期、分年策划实施具体项目,以项目来承载旅游的突破发展。具体规划计划安排如下:

2013年,编制“禾滩岑巩——李树三江侗民俗风情景区”的游总体旅规划,编制“燕来寺宗教养生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2014年,编制“天井寨傩文化基地项目”旅游规划,编制“龙溪古镇项目”旅游规划。

 ()以项目为重点,打造核心旅游产品。

1、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根据我县旅游资源特征和开发条件,结合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一批旅游项目推介书,建立旅游项目库,努力拓宽项目招商、融资、申报渠道。

2、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一是八江口温泉度假项目。以建设八江口温泉和冲首侗寨两大板块为重点,全力打造温泉度假游。截止目前,政府承诺的景区周边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温泉公司正在按照规划进行泡池、接待综合楼、温泉宾馆的建设,争取20139月份以前完成一期工程,10月份投入试运营,到2015年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和4A景区创建;同时充分利用冲首村已被评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这一基础,进一步加快村寨传统景观风貌的保护和强化,改善村落设施和环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古村寨休闲观光、旅游购物、特色餐饮接待等服务功能,将冲首村打造为八江口的“小丽江”;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加强旅游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接待水平。二是夜郎大峡谷漂流项目。今年年初,我局与铜仁万山区旅游部门进行了沟通,双方在2013年启动峡谷的开发上达成共识,争取今年6月重启夜郎谷漂流项目,同时整修峡谷两边游道,力争10月能实现安全徒步穿越。三是龙脑樟工业旅游点项目。充分利用龙脑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资源优势,完善扩大龙脑樟生态休闲体验园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配合波洲舞水河休闲观光带的开发。将其作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打造。

以上三点若能成功串线,可基本实现来晃游客住一晚玩二日的需求。同时在节假日把传统的斗鸡、斗画眉、斗牛活动常态化,并排演一场民族晚会向游客推出。以此来带动游客的常态性进入,增加新晃的旅游人气。改变“来新晃不知道看什么”的现状。

3、狠抓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内部通达性。一是进一步完善八江口景区和高速公路的连接,二是建设北侗山水游的沿途道路(晃天、禾碧两条公路的半程路段和中间的连接路段),三是改造提升县城通往夜郎大峡谷的道路。四是对通往八江口温泉景区的标示标牌系统进行统一布局、规划。

4、提升星级宾馆的数量和质量。年内争取引进1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加强酒店质量管理,帮助指导有条件评星或升星的宾馆酒店做好星级申报工作,提高宾馆酒店的档次和品位。

()以宣传促销为抓手,打响旅游品牌。

一是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根据客源不同需求,策划1-2条旅游线路和旅游套餐,统一做好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市场综合竞争力;二是通过电视、报刊、新晃旅游网站等各类媒体和车站、高速服务区、广场等人口密集场所,宣传夜郎旅游的新亮点,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三是完成“旅游三个一”即:一张光碟、一本画册、一首歌(如同镇远);四是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开展活动营销。如三月三侗族歌舞文化艺术节、5·19旅游节活动、画眉节、新米节等。五是推进“新、玉、万旅游经济协作区”的构建。以八江口温泉和夜郎大峡谷为纽带,联合玉屏、万山,实施景点串联,捆绑营销, 构建“新、玉、万旅游经济协作区”,率先在武陵山片区形成旅游无障碍区。

 ()以诚信建设为基础,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一是深入旅游诚信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社会监督的作用,引导旅游企业的诚信经营和旅游者的理性消费,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加大旅游投诉受理力度。通过采取网络、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公布旅游维权投诉举报电话,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做到有报必查,件件抓落实,切实维护游客正当合法权益。三是加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力度。主动与公安、工商、交通、质监、物价等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杜绝坑蒙欺诈现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创造文明舒适的旅游环境。四是开展相关评选活动。计划举办两次旅游行业技能大赛,评选优秀,予以表彰,从而促进服务质量提高。成立一个地接旅行社,培养一批专业的景区讲解员,以供地接需要。

()几点请求。

一是良性机制的问题。根据市目标管理考核要求,请求成立新晃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全县旅游发展工作,建立旅游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旅游专项经费。

二是产业政策的问题。请求尽快出台《新晃侗族自治县加快旅游业发展暂行办法》,主要就保障旅游用地、减轻旅游企业负担、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奖励等做出明确规定;

三是年度预算的问题。去年我局人头经费预算11万元(11个编制),旅游专项资金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旅游专项资金在市对县的考核细则中有规定。请求设立常态化的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且增幅不能低于财政年度预算增幅,把用于文化旅游项目工作的资金均归口这个资金盘子,做大预算量,确保考核不丢分,也确保村寨保护、行业标准化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产业要素逐步得以完善。

 

 

                                2013年3月21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