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开始上班了,在上班路上、单位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不少人咨询:今天上班,旁边的人咳嗽了几下,我会因为这样感染上新冠病毒吗?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通过咳嗽让健康人感染上的,那让我们一起来破译它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下面小编将会努力“用人话”为大家解释清楚。我们从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说起。
飞沫,是新冠病毒独步武林的秘密武器。飞沫多为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它可以通过一米之内的距离进入易感的黏膜。在任何易感的黏膜表面直接着陆,比如嘴唇、眼睛、鼻腔等等。设想如果是一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飞沫飞出并且找到合适的地方着陆了,那么……新冠病毒可能就会被传染开啦!
日常生活中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都可能会产生飞沫。一个喷嚏可以喷出10000个以上的飞沫,最远传到8米以外!而咳嗽可产生1000-2000粒飞沫,最远6米!即使是平静的说话,每分钟也会产生大概500粒飞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佩戴口罩的原因。
其中100微米以上的大飞沫由于足够重,会在10秒内落在地上。而小飞沫成为干燥的飞沫核(即气溶胶)后会在空气中飘荡,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飞沫传播的距离很短,一般在一到两米,因此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戴上口罩,与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基本是安全的。
另外,保持通风也很重要,坚持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通风量很大的自然通风下,空气中万一存在病毒气溶胶,病毒气溶胶会被稀释到一定程度,这样感染的风险也会降得很低。
除了飞沫这一项武林秘诀外,新冠病毒还拥有接触传播的绝学。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
直接接触是指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了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我们最常说的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接吻和性交。
而间接接触,就比如一个新冠病毒携带者冲着门打了喷嚏或者咳嗽,而这些喷嚏的残留物留在了门把手上。紧接着另一个健康的人触摸了门把手后没有洗手,就立刻用手拿食物放进嘴里吃,或者揉了眼睛、挖了鼻屎等。这样,新冠病毒可能就会沾染在皮肤和黏膜上,通过间接传播的方式让下一个人感染上。
也就是说,如果健康人不小心接触了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痰液、血液、呕吐物、体液、分泌物等,或者接触了被这些体液污染的物品,比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钮、手机、电脑、玩具等,再接触口鼻都有可能被感染上新冠病毒。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有条件的随身携带免洗手消毒液的原因。
因为,在间接接触中,我们的手常常扮演着重要的传播媒介,如果手干净了那么传播自然就被切断了。
之前我们说的都是接触病毒的问题。不过接触到病毒并不意味着已经发生了感染。
病毒需要在人体内寻找到一个含有酶的受体,这种受体相当于它的通行证,有了这个通行证它就可以在其他含有酶的黏膜细胞上顺利“着陆”,完成结合并侵入细胞内部。
那么,新冠病毒的受体叫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简称为ACE2。
新冠病毒可以凭借ACE2这张通行证,“着陆”在含有大量含有这种酶的黏膜细胞上,比如: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等。
当病毒接触了这些黏膜后,感染才真正开始。所以手接触到公共物品记得要洗干净再触摸口鼻。
新冠病毒有时可能会离我们很近,但不用害怕,只要我们正确配戴口罩,勤洗手,不用脏手接触口鼻,我们还是比较安全的呢。
另外,如果生病的话,就尽量不要上班啦~单位也要严格执行疫区返岗人员单独隔离14天再上班的规定,并及时掌握员工发热、干咳等身体异常变化,每日每人都要测量体温、记录身体状况并作系统记录。
新晃县疾病预防疾控中心
来源:新晃疾控
作者:新晃疾控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nxhnews.com/content/2020/03/09/836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