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融媒12月27日讯(记者:石威远 杨丽)侗族傩戏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亮点,早在2006年,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贡溪镇四路村天井寨“寨老”龙景昌是侗族傩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世纪80年代末,龙景昌开始学习侗族傩戏,与傩戏相伴的40多年,龙景昌见证了侗族傩戏起伏历程,并竭尽全力开拓创新,带领村民将侗族傩戏发扬光大。
一大早,龙景昌像往常一样,拿着戏服来到天傩台,面朝戏台,双手合一、鞠躬作揖。随后打开橱柜,一一整理着他那如数家珍的傩戏“咚咚推”面具。
侗族傩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龙景昌:表演的时候要戴面具,因为我们从来一直都是戴面具的,现在如果不戴面具那就不是傩戏了,所以我们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戴面具。
傩戏面具侗语称“交目”,是侗族傩戏最具特色的道具之一,通常用楠木雕刻、彩绘而成,每个面具都代表一种角色,角色主要分为神鬼精怪、农夫农妇、县官衙役等。
侗族傩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龙景昌:我们的面具一共是有42个,这42个面具当中各有各的角色,每一个面具它都代表一个角色,演出的时候,你只要演哪个角色你就戴那个角色的面具。
侗族傩戏又名“咚咚推”,最初是侗族人民祭祀的一种仪式,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成了村民祈福的一种仪式。“咚咚推”的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要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以侗语对白的方式演唱,演唱剧目都是根据历史故事和当地百姓生活改编而来。
侗族傩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龙景昌:通过傩戏把我们心里所想的表达出来,希望我们家家户户生活都过得好,我们的傩戏不但是为了给大家带来快乐带来开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教育一个人,不要为了发财去做歪门邪道,要走正道,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发家致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侗族傩戏也像其他的非遗项目一样面临着传承困境。如今傩戏班子由16名天井寨村民组成,最年轻的都已五十多岁了,老龄化严重。
侗族傩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龙景昌:我也想把这个戏传承下去,但是呢,我教的人到外面去读书,工作又不回来了,寨子里面的年轻人呢也没有几个,为了生活的需要他又要出去打工,我招徒弟确实非常的困难,这个传承已经达到青黄不接的(地步)了。
侗族傩戏不能丢,必须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给后来人,这是龙景昌目前最大的心愿。面对傩戏传承,今年78岁的龙景昌坦言,有责任和义务把傩戏代代相传,但傩文化传承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侗族傩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龙景昌:我也一心一意想把我的这个所学的传给我们的后代人,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够把我们的祖宗的东西学好。
龙景昌之女龙彩银,从小就很喜欢傩戏,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也踏上了傩戏表演这条道路,刻苦钻研、熟读剧目,主动承担起新一代传承人的责任。
龙景昌之女 龙彩银:现在我也跟我父亲学,我要努力把这个傩戏学好,然后要把它传承下去,不要丢失。
2014年龙彩银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名单,现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龙彩银还计划把侗族傩戏带入学校,带进民俗节会中,让更多人认识到侗族傩戏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所在,将这项侗族艺术瑰宝推广得更远。
来源:新晃融媒
作者:石威远 杨丽
编辑:罗云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hnxhnews.com/content/646756/62/1339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