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融媒9月17日讯(记者:甘胜男 向勇嘉)杨弘睿是我县芙蓉学校八年级数学教师,从教八年她始终用爱心和智慧,守护着侗乡的孩子们,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上课铃响。“上课!起立!向老师问好,老师好!”“同学们好!”
2017年大学毕业后,杨弘睿选择回到家乡,扎根侗乡教育一线。2019年,她调入由省级教育扶贫项目援建的芙蓉学校。在这里,她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侗族文化元素与数学教学相融合,成功探索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路径。
芙蓉学校初中部数学教研组组长吴兆妹:她的课堂氛围特别的活跃,她经常能用侗族文化变成课堂的“活素材”,并用“361模式”搭起学生成长的阶梯。真正的做到了让教育从“灌输”转向“点燃”,点燃了孩子们对知识的热爱,更是对自我成长的信心。
杨弘睿将创新理念同样延伸至育人领域。她推行“小组日制”管理,每天由不同学生团队负责班级事务,从纪律管理到活动策划。
田蕙萌曾是低头不敢发言的女孩,在多次担任“每日班长”后,逐渐敢于组织小组讨论,甚至代表学校站上县级艺术节舞台。
2410班学生 田蕙萌:我以前很内向,不敢在大家面前唱歌,是杨老师发现我喜欢唱歌,不断鼓励我,还让我参加合唱团。去年,我还代表学校在县里艺术节上表演了节目。现在我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特别感谢杨老师。
杨弘睿积极参与学校“361课堂模式”改革,每节课留20分钟让学生自主探讨,并为有特长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任务,让不同特质的孩子都能找到成长路径。
芙蓉学校初中部教师 杨弘睿:教育不是流水线,是静待花开的耐心,是风雨之中的陪伴。我不追求孩子们千篇一律地“优秀”,而是希望能读懂他们的与众不同,找到每个孩子差异化成长的路径。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不是教出多高的分数,而是看到孩子们眼中越来越自信的光芒。
来源:新晃融媒
作者:甘胜男 向勇嘉
编辑:罗云婷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hnxhnews.com/content/646943/52/1529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