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凉伞镇万家康大黄牛交易市场盛大开业 年交易额预计破亿元
2025-10-17 16:38:53 字号:

新晃融媒10月17日讯(通讯员:杨绍碧)彩旗飘扬,人潮涌动。10月16日,在湘黔两省交界处的凉伞镇万家村,一个备受瞩目的产业新地标 —— 凉伞镇万家康大黄牛交易市场,正式揭牌开业。交易市场内,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黄牛“哞”声阵阵,来自湖南新晃及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三穗县等地的养殖户与客商云集于此,或询价、或看牛、或交易,现场人头攒动,一派 “牛气冲天” 的繁荣景象。开市当天,市场交易量高达156头,交易额达175万元。

凉伞镇及周边乡镇的黄牛养殖基础雄厚,有怀化市“黄牛产业强镇”之称。但“有产业、无市场”的瓶颈一直制约着产业发展。养殖户们要么“单打独斗”零散销售,要么高成本将牛运往外地市场,风险大且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为破解这一难题,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动并引导万家村、黄雷村、偏洞村、大田村组建乡村振兴联合党支部。该党支部覆盖四村190名党员和5286名村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带头进行土地流转协调、参与市场规划设计、对接上级政策资金,将组织力量嵌入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那段时间,我们村的党员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农户家中。”万家村党总支书记吴先润感慨道,“党员带头,群众加油,我们只用数月时间,就高标准建成了这个占地9.6亩,集交易、暂养、检疫、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现代化活牛交易市场,预计市场年交易量达1.05万余头,年交易额约1亿元。交易市场的建成,将结束本地优质黄牛‘提篮小卖’的历史,为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搭建关键平台。”

该交易市场创新采用“联村共建+股份合作”模式,以联合党支部为核心主导,万家、黄雷、偏洞、大田4个村集体以项目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每年按股分红,可为每个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这一模式彻底打破村与村之间的行政壁垒和资源界限,通过统一供养、技术培训、集中销售,带动100余户农户参与黄牛养殖,预计每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

“我们还和贵州周边合作社达成协议,共享牧草基地和屠宰加工资源,真正实现‘资金共用、资源共享’”万家村党总支书记介绍,交易市场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更串联起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餐饮等配套产业,直接推动村集体经济“壮骨强身”。

“交易市场的建成,首先受益的是广大养殖户。”来自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客商王先生一边仔细查看牛的口齿,一边高兴地说,“这里的牛品质好,市场规范,信息透明,以后我定点来这里采购了!”本地养殖大户吴本栋也算了一笔账,“以前卖一头牛,光运费和中间环节就要花费好几百,现在家门口就是市场,成本降了,价格也更公道,明年我准备再多养十几头黄牛!”

自2023年起,凉伞镇与贵州省玉屏侗簇自治县皂角坪街道、雪洞镇等毗邻乡镇签订“联合党建+边界六联”协议(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打、联创),以“六联”为纽带,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技术共享、市场共建。该交易市场的建成投运,不仅标志着一个区域性专业交易市场正式落地,更是凉伞镇党委、政府以党建为引擎,立足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连村联创、产业聚力、边界融合”发展新模式的成功实践。未来,该市场将围绕“凉伞黄牛”品牌,引入屠宰分割、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推动黄牛产业从“活体交易”向“产品销售”转变,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与抗风险能力。同时,市场将优先聘用脱贫户参与管理、运输、保洁等工作,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凉伞镇与贵州接边乡镇将在疫病联防、检验互认、标准共定等方面深度合作,探索“生态养殖+旅游观光+电商销售”新路径,共同维护和提升“边界黄牛”的品牌声誉,为百姓铺就一条“牛气冲天”的共富之路!

来源:新晃融媒

作者:杨绍碧

编辑:罗云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